(原標題:膠粘行業 國產手機產業之痛)據旭日大數據統計 2016年 全球智能機出貨量為14.9億 其中亞太地區出貨量占比超過50%達7.8億 作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機消費區域 中國品牌智能機在亞太區域占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 國產品牌由于在中國具有主場優勢 占據國內近80%的市場份額。然而 在眾多供應鏈端 國內手機產業依然面臨空缺 最為典型的就是“缺芯少屏” 且在短期內該局面難以改變 同時 在諸如膠粘等細分領域 國內依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毫無疑問 全面屏時代也已經拉開了序幕 手機超薄化以及全面屏設計壓縮了手機屏下空間 而電子膠帶也已經以自身超薄和超強粘黏性等優勢取代了部分螺絲的作用 迎合了全面屏的發展需要。然就國內企業而言 電子膠帶行業仍是一個較新的產品方向和市場領域隔間 甚至可以說還是一個零品牌產品的領域。即便是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 中國本土的膠粘主材料開發上 還是嚴重滯后于行業的需求。而隨著國產手機等消費類電子制造業的崛起 中國本土的膠粘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狀況更加明顯。相對而言 海外膠帶產業鏈比較成熟 其工業膠帶及膠粘劑產品種類齊全 早期進入中國市場之后 在膠粘行業的市場表現一直很搶眼。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國內膠粘企業的生存空間。盡管國內膠粘行業曾一度處于滯后于行業需要的狀態 但是近年來膠粘劑行業市場需求增長快速 據數據顯示 國內膠粘劑總產量從2006年的294萬噸增長到2015年的686.8萬噸 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89%。弘擎的行業優勢所在正因為膠粘行業是國內手機產業鏈空缺 而早期從事油膠和熱固化亞克力膠水領域的企業廣東弘擎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擎”) 也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膠粘行業的發展 為中國膠粘行業品牌零突破而努力 通過自主研發膠帶核心要素膠水 從而進軍膠帶市場 并且獲得富士康、蘋果、三星、華為、京東方等眾多廠商認可。據筆者了解 弘擎正式成立于2014年。作為一家成立不過三年的電子材料公司 卻想要通過自身品牌建設 改變行業品牌零突破的現狀 是什麼讓弘擎有這樣的自信?筆者就此與弘擎董事長方友先生進行了交流。從交談中 筆者了解到 作為弘擎的領軍人物 方友先生已經在膠粘行業領域摸爬滾打二十余載 研發出身的經歷使其對膠粘行業的行情以及相關技術能夠做到了然于心 而這樣的經驗 對弘擎的技術團隊和公司建設都非常有益。目前 弘擎已經組成了一支先進的技術團隊 在方友先生的帶領下 團隊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無塵室規劃 實現專利突破 在公司成立三年后 弘擎實現了新的技術突破——UV型環保膠水 打破了國外膠粘企業技術壟斷 產品達到全球行業前列要求。除了技術團隊的組建 其健全的基本設施也給弘擎的技術研發解決了后顧之憂。據筆者了解 弘擎現擁有一大批先進設備:公司擁有多條進口光固化UV涂布線、全封閉分段式投料操作的全自動化膠水反應釜、多條無塵室涂膠生產線及美國原裝進口EBRTM模頭、NDC光學測厚儀國際高速雙面擠出淋膜機等一系列先進的生產設備。人才和設備加持 讓弘擎在膠粘行業實現技術突破越來越有底氣 而作為本土膠粘企業 對國內市場行情也有比較清晰地認識 方友先生自信地表示 弘擎目前的實力足以媲美國外材料供應商 在提供快捷和便利服務性方面也有著其他外來企業所沒有的優勢。此外 弘擎的產品原材料供應商的資質基本都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 有一些甚至是為弘擎獨家供應的。據悉 憑借著產品優勢 弘擎目前已經成為眾多歐洲品牌膠帶產商的供應商 其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方友先生還簡單介紹了公司旗下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UV光固化膠水 該產品耐高溫 耐腐蝕 對于溫度、溶劑和潮濕敏感的材料都可以使用 性能穩定 無殘膠 能實現取代部分螺絲的作用 同時可以保護敏感部件 減少敏感部件的損耗。實現品牌零突破筆者認為 敢于打破現狀 實現自身轉變。 并帶動行業發展的人堪稱勇士 正如魯迅先生口中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 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當前。 國內膠粘行業還是一個三零領域:即零品牌、零通路、零客戶。在這樣的情勢下 弘擎要想率先實現行業品牌零突破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當前品牌影響力不夠大的情況 方友先生坦言。 由于弘擎暫時還處于技術保密階段 所以前期并沒有大規模宣傳。而由于目前生產線不夠 不能保證產能 本著為客戶 為社會負責的心理 所以并沒有在產品宣傳上費工夫。作為一家低調務實型企業隔間 弘擎更側重對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 目前 弘擎已經擁有湖南弘擎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源弘擎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全資子公司。未來弘擎計劃建成投產20條生產線 規劃建成面積300畝的生產基地 為產品的研發生產保駕護航。在技術方面 UV光固化技術曾一度被外資企業所壟斷 在國內也很少有企業進行研發 這一點 是國內膠粘行業滯后于發展需要的重要原因 但是方友先生認為 未來 UV光固化將很有可能成為膠粘行業的新趨勢 一是因為該技術產品足夠環保 能滿足目前的環保需要 其次 該產品的性能優勢將會吸引更多的廠家使用。 |